項目位于光明區南部,龍大高速西側,光僑路南側,建設用地面積111574.5㎡,一期總建筑面積 439973.91㎡,由門診樓、醫技樓、行政科研樓等8棟建筑組成地下2層,地上12層,建筑高度65.1m,屬一類公共建筑。
1、總平面設計結合城市規劃道路設計,東西南北向按功能分區設置出入口并實施人車分流、潔污分流設計,采用立體交通系統、在地下室設置交通接駁區,很好地解決了超大型綜合醫院人流交叉集散問題,建筑單位以四字形為建筑母題,通過一連串“凹”形體量互相錯動,形成連續、動態的半圍合空間結構。將“苑、園、院”植入其中,形成了“苑中有園,園中有院”的總體布局。
2、平面布局巧妙契合中醫經脈理論,以“十”字雙軸(醫療街和住院街)為“經”貫穿上下,溝通內外,各功能單元內部路網為“絡”,縱橫交錯,層層展開。空間層層遞進,形成獨特的中式空問序列。建筑與架空層、下沉廣場、內庭院、養生園及屋頂花園虛實相生,相融滲透,構建出一個適于極具人文關懷的立體中式生態醫養環。
3、建筑創造了一種新型中醫院建筑范式。簡潔大方又彰顯文化韻味。表皮運用自“格扇通花”現代表達方式,既達到遮陽隔熱效果,又豐富了立面造型。建筑弧線形坡屋頂統一面向建筑中軸,形成飛檐翹角四水歸堂的城市意向。設計對空間、肌理、尺度和色彩的精準處理,建立起合、隱、妙、恰的空間秩序,創造出一個國際領先的中而新、中而現代的醫院建筑。
4、項目按照綠色二星要求全采用一系列先進的綠色低碳設計:模塊化裝配式內隔墻、太陽能熱水系統、雨水收集回用系統、高效空調新風系統、高效變頻空調系統、裝配式制冷機房、混合物流系統、數字化手術室、直飲水系統、全方位無障礙設計、標識系統、節水潔具、節水灌溉、高效節能燈具、樓宇標識泛光暮墻一體化設計、RB400級高強鋼筋、C30級及以上混凝土等,符合綠色建筑、高強材料的要求,通過被動式+主動式技術,有效地降低建筑耗能,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,為使用者提供舒適的室內環境。
5、采用了智慧醫院設計理念,科學的將樓宇智能化、醫院信息化、智慧運維融為一體,建立互聯、物聯、感知、智能的醫療服務環境,整合醫療資源,優化醫療服務流程,實現患者就醫便利化,醫療服務智慧化,醫院低碳化運維管理精細化。
2025年度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 公共建筑設計 一等成果
2025年度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 建筑電氣設計 三等成果
第九屆廣東省建筑設計獎?建筑方案獎 公建類二等獎
第五屆深圳建筑設計獎二等獎-第五屆施工圖設計
第四屆深圳建筑創作獎已建成項目金獎
第二十一屆深圳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建筑電氣設計專項一等獎
第二十一屆深圳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建筑給排水設計專項一等獎
第二十一屆深圳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公共建筑工程設計一等獎